俗话说: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”每个地方春节的习俗都不尽相同。我的老家在福建省莆田市。在老家过年,围炉是最有年味的。莆仙民间,各家各户在年三十以前都要准备好油炸豆腐、油炸地瓜、薄糕、红柑,杀鸡鸭、杀猪羊,还有必不可少的“红团”。“红团”是用糯米粉团制作的是一款年节食品,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吃这种点心。听老人说,过年做红团,是莆仙 民间所特有的习俗,与莆田毗邻的福州、泉州等市、县都没有这种风俗,莆田的这种习俗起源于何年代已无可考证,但它是 民间信仰的产物。古代莆田民间过年要祀神,红团最早是作为供品出现的。
红团,名称来自形状和表皮的颜色。红色,在民间,代表喜庆和红红火火;红团的轮廓是圆形的,团,表示平平安安、团团圆圆。莆田红团是过年除旧迎新的节日,不管在旧的一年中生活过得红火的、一般的或不顺意的,都希望来年过得好,于是大家都想图个吉利,而“红”是吉利的象征。
如贴春联、挂红灯、(女人)穿红衣等,当然供品也要来个红的,红团红红的、圆圆的,寓全家团团圆圆,大吉大利之意,另外“红团”的甜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。
红团是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。馅一般有糯米馅、绿豆馅、糯米绿豆馅三种。糯米馅是把糯米蒸成干饭后,放入糖水中煮,用文火,使它成为又粘又软的饭团;绿豆馅是把绿豆煮烂,放进糖,文火干,再用勺子把绿豆捣碎,靠糖的黏度黏成团;糯米绿豆馅是先把糯米炒熟后碾成粉,再把它与煮烂捣碎的绿豆、糖混和成团状。制作时把馅用手捏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球状,即为“红团馅”。
皮的一般原料是糯米粉,现代也有用面粉替代的,制作时先将糯米粉拌上食红,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,揉成米或面团,再从中撮出一小部分,用手捏成薄饼状,就成了“红团皮”。用“皮”把“馅”包起来,放入木质的�@(俗称红团印)内,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状的红团,曲面上花纹,中间一般印有福、禄、寿、喜、财、丁、贵及双孩儿、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。做红团时,一般要全家人分工协作。大家围在一个大竹箩边,有人擀团皮,有人捏团馅,有人包红团,有人用木印模印红团,有人负责洗净蒸笼和烧水等。小时候,我一般拓印红团。印模印出来的红团颜值高,表皮红红的,很好看。
印好的红团的用洗净的剪成圆形的鸡叶(仙游人称鸡蕉叶)或一种大栲树叶(俗称红团叶)垫底,置入蒸笼内,用大火蒸。约20分钟后,打开蒸笼,红艳艳,香喷喷,亮闪闪的红团立刻呈现在眼前。吃上一个热气腾腾的红团,希翼来年日子将会过得更加甜甜蜜蜜,团团圆圆;事业将会更加红红火火,蒸蒸日上。对于莆田人来说,红团,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,而且,还有意味深长的美食文化。
以前做红团一般在腊月廿七、廿八两日内进行,除丧服未满的人家白团外,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。因此,从做红团这天起,过年的气氛开始浓厚起来。
别看红团用料很普通,它可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供品。除过年外,逢结婚、谢天地等重大喜庆时才做。在这种情况下,红团不但是供品,而且又是馈赠的礼品,如婚、嫁、喜庆等,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,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二双,以示感谢,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,乐意笑纳。
红团不但礼重,而且是一种可口的小吃。它不但甜,而且香,特别是绿豆馅或糯米绿豆馅的红团更香、更软,冷却后的红团,表面硬梆梆地,只要稍微加热,马上变软,口感特好。
红团除了好吃,还有很多的内涵值得品味。现在,还加了一种滋味,那就是渐行渐远的乡愁。
红团是一种甜食,长时间存放不易变质,若定期加热可存放20多天,因此,它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主食。我自1973年离开故乡后,就一直没吃到过红团。1982年春节回老家时,有幸吃到过一次二伯母做的红团。今年春节前夕,弟弟出差途经莆田,二舅母托他给我们捎来二十多只家乡的红团。香甜的红团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,也让我再一次想起儿时春节吃红团往事。
【作者的话】圆圆的红团,浓浓的乡愁!
(文/诗路花雨andsix)
文章版权声明
1 原创文章作者:汇维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 https://www.52hwl.com/15958.html
2 温馨提示:软件侵权请联系469472785#qq.com(三天内删除相关链接)资源失效请留言反馈
3 下载提示:如遇蓝奏云无法访问,请修改lanzous(把s修改成x)
4 免责声明:本站为个人博客,所有软件信息均来自网络 修改版软件,加群广告提示为修改者自留,非本站信息,注意鉴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