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思韩愈的两次重创

  追思韩愈的两次重创
  作者:许尊先

  韩愈,字退之,唐朝德宗年间(公元768-824年)河南人,享年五十六岁。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。与柳宗元,欧阳修,苏轼合称为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他提出的“文道合一”,“气盛言宜”,“务去陈言”,“文从字顺”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  【第二次重创】

  他的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诗,是被贬潮州而写(大约819年)。起因是韩愈劝谏阻止唐宪宗,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,结果触怒皇帝,被贬潮州。在情绪十分低落,满心委屈,愤懑,悲伤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,让人读了伤心落泪。全诗如下:

  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 欲为圣明除弊事,肯将衰朽惜残年!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前四句写祸事起因,冤情突现。他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,但本着“佛如有灵,能作祸祟,凡有殃咎,宜加臣身”的精神,则虽遭严惩亦无怨悔。而“肯将衰朽惜残年”却彰显了他老而弥坚,让人尤如见到他刚直不阿的心态。

  在家眷去潮州的路上,小女途中染恶疾不幸夭折,殡葬在层峰驿站旁的山下。可以想想他当时仓促先行,告别妻儿的心情是何等糟糕。这是他人生的重创,极惨。他为上书《谏迎佛骨表》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。

  “家何在”三个字中,有他血泪和愤怒。“马不前”三个字,露出英雄失路之悲,结语沉痛而稳重。“好收吾骨瘴江边”之语,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,进一步吐露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。

  【第一次重创】

  历代文学大家还有谁比他更悲伤的吗?让我们再来看看韩愈在这首诗之前写的另一篇文章《祭十二郎文》。(全文略)

  《祭》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(803年),韩愈时年35岁,他正值于京师长安监察御史,突然得知他的孤侄小名十二郎己经去世,这一噩耗尤如五雷轰顶,令他痛不欲生。想写点文字以示掉念,由于过度悲伤,竟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,极悲。七天后,方才勉强提笔,长歌当哭,寄托哀思,任凭感情如洪流般的爆发倾泻,意随笔到,字字血泪,处处动情。就这样一篇绝妙好辞诞生了,从而引起了千古共鸣。和上首诗一样,读后无不让人流泪悲怜。(这里不得不提一下,韩愈自小父母亡,其后兄长亦亡。靠嫂子抚养十二郎和他,故而他对十二郎和嫂子的感情很深,这样就不难理解在他听到噩耗时的失态举动。)

  从文中可见,韩愈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十二郎而恸哭,他本是韩家年长之人,负有复兴家族,保护家族,照养亲人的职责。但他又不能告诉亲人自己涉足仕途,几经挫折,也曾“摇尾乞怜”还接连碰壁,以至于他的身心遭到巨大的打击。最后,韩愈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神情变得似梦非梦,如泣如诉的慌惚,把寸肠欲断,不能自已的悲伤哀痛,全都表现在字里行间。“言有穷而情不可终,汝其知也耶?其不知也耶”。这“极惨”“极悲”的二次重创,加上他孤癖性格的使然,已召示了他寿命的即将终结。

  道是“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”。苏轼曾说过:“读《出师表》不下泪者,其人必不忠。读《祭十二郎文》不下泪者,其人必不友。读《陈情表》不下泪者,其人必不孝。然其惨痛悲切,皆出于至情之中,不期然而然也。”

  韩愈对古文运动的贡献是巨大的,他不仅善于吸收前人文学作品的语言精华,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口语,而且还善于将它们融会贯通,推陈出新,从而创造出众多的新词。如“业精于勤”,“行成于思”,“爬罗剔抉,刮垢磨光”,“贪多务得,细大不捐”,“同工异曲”,“俱收并蓄”,“蝇营狗苟”,“杂乱无章”,“落井下石”等等,大大丰富了我国的语言宝库。历代文学大家,看了《韩昌黎集》无不仰止膜拜,有云:“昌黎文章之节震铄有唐,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,掷地有声,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”。
  (文/敬贤)

文章版权声明

 1 原创文章作者:汇维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 https://www.52hwl.com/13824.html

 2 温馨提示:软件侵权请联系469472785#qq.com(三天内删除相关链接)资源失效请留言反馈

 3 下载提示:如遇蓝奏云无法访问,请修改lanzous(把s修改成x)

 免责声明:本站为个人博客,所有软件信息均来自网络 修改版软件,加群广告提示为修改者自留,非本站信息,注意鉴别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上一篇 2023年2月24日 上午2:02
下一篇 2023年2月25日 上午2: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