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的足迹
(文/占武)
孙东辉是承钢工程技术公司维护检修中心的一名钳工,先后三次获得承钢“技术能手 ”、“河北钢铁矿业杯”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、 集团“金牌工人”、 “河北省技术能手”等荣誉称号。
【难忘故乡养育情】
孙东辉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承德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,父亲和母亲分别在承德地区印刷厂、承德市制鞋厂工作。孙东辉的母亲是独生女儿,姥姥在孙东辉出生百日之后就把他抱回老家抚养,丰宁县凤山镇就成了孙东辉的第二故乡。
孙东辉的童年充满了温暖和快乐,尽管不在父母身边,可是在姥姥,姥爷的精心呵护下,他无忧无虑的成长着。姥爷家的院子很大,四间正房、三间厢房;院子里猪圈、鸡棚、水井、厕所齐全,月台下的菜园里,每到夏季,苹果、梨树、杏树、山楂树、白海棠花果飘香,按季节栽种的蔬菜,满足了家里自给自足的生活需要。姥爷有一手祖传的理发和正骨技术,手艺精湛,方圆几十里的乡亲远近皆知,每天都有人登门求医问药,姥爷虽不识字,但懂得传统礼仪,一身正气,向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呵护着小东辉,希望他将来继承自己的手艺,光耀门庭。姥姥出身大户人家,沉静内敛、宽厚贤淑,她从小念过私塾,懂得古书辞赋,孙东辉最初的启蒙教育得益于姥姥的教诲。自幼身体虚弱的小东辉,尽管姥爷姥姥多方调养但效果甚微,有一天深夜,睡梦中的东辉听到姥爷、姥姥做在炕上叨念,这孩子出生时身体不差呀,是咱们亏待了孩子……默默流泪的二老,没有看到身后的小东辉以被惊醒。此时,睡在炕上的小东辉强忍着没有哭出来,他心里暗下决心―― 长大一定孝敬二老,让老人过上好日子。
凤山是个环境优美的小镇,解放前是丰宁县府所在地。镇子东侧有一条季节河,夏季很少有水,到了冬季由于看不到泉眼地下水的溢出,反倒使整个河床结满冰,镇中有条人称暖河的冷水温泉,水温很低但冬季不结冰,镇西边是一条大河,常年有水,冬季不封冻。镇上有清真寺、清代戏楼、关帝庙,各种石刻、碑文、还有一个石狮子懒散的歪在原县衙门前,这些历史文化古迹,现在已经被文物部门保护起来。小时候,这些地方都是孙东辉每天和童年小伙伴攀爬玩耍的地方,凤山大片的原野,给孩子们提供了玩乐的空间,夏日里他们快乐的在林中呼喊奔跑着,捕捉蚂蚱喂养百灵鸟,在暖河里捉鱼,拿回家去喂鸭子,寒冷的冬季去暖河周围的水田滑冰车,听姥爷在炕头讲故事……孙东辉长大一些就和姥爷、姥姥去自留地种菜,点种、间苗、摘豆角、抽蒜薹、挖土豆,几乎掌握了菜地的大半农活。
凤山文化古韵气息浓厚,近代诗人郭小川故居就在凤山古镇,从姥姥家到郭小川故居,步行仅五、六分钟的距离,小镇的书画、剪纸等民间艺术远播海外。平日姥爷带他出去溜达,经常给他讲爷爷的故事,勉励他将来长大像爷爷一样走出家门,能担重任。老人家尽管不识字,可是引经据典的讲历史故事生动有趣,有一次姥爷给他讲了一个儿子孝敬母亲的故事,小东辉听了很感动,他乖巧地对姥爷说,“姥爷,我长大挣钱给你打酒喝”。这句孩童时期的承诺,成了孙东辉心里永远的记忆。
东辉的爷爷也在凤山工作,他隔三差五就来看忘小东辉,每次都会带些好吃的食品,每次爷爷抱着大孙子都喜欢的不得了,爷爷经常给他讲一些年轻时离家出走,追随共产党闹革命的故事,并教育孙子写字,背诵古诗。在这座安静,文化气息浓郁的小镇,他度过了欢快的儿童时代。
1983年,孙东辉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,在凤山读的三年小学比较轻松,因为从4~5岁爷爷和姥姥就教他背诵三字经、古诗、数学口诀,写毛笔字。姥姥对简体字认识的不多,父亲就教他查字典。一年级开始几乎每月和父母往来的信件,都是靠自己查字典写成的。一本新华字典伴随小东辉读完三年级,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凤山完小有个规定,学生从一年级开始,到了冬季,每个同学都要交过冬取暖的材料。每人40斤谷茬或者玉米茬子,也就是玉米或谷子收割后,地面剩下的一小段茎和埋在土里的根。这些谷茬需要用镐头或专用的二齿子刨出来,敲去根里夹杂的泥土晒干上交学校。凤山的农田都是山地,耕地的主人也乐于让学生多刨些,自己也省点力气。 每到周六下午不上课,他就和邻居家的小孩,有时独自上山刨茬子。刚接触农活力不从心,手被扎破、手掌磨出水泡,磨破了的水泡弄得手指缝黏糊糊的,小东辉咬牙坚持着,慢慢手掌长出茧子就习惯了。 40斤谷茬他通常需要刨5~6次才能攒够。来回十几里山路,为了多刨些谷茬,他经常天黑才往家走,每次都遇到姥爷来接,已经长大了的东辉,觉得很不好意思,因为姥爷的生意很忙,心里放不下他,还要抽时间去接他。 东辉在心里盘算明年一收秋就去刨谷茬、多刨几次、不贪多、早点回家就不用姥爷担心了。二年级时他就独自完成任务了。每到周一班主任收茬子,小东辉背着大筐,里面装着满满的谷茬子,兴冲冲的奔向学校。看到有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送来谷茬,有的同学没有交够定额受到老师的批评,他的心里美滋滋的。姥爷几乎逢人就夸,自己的外孙子学习好、机灵、懂事、会干活。
小镇的生活温暖和快乐,可是,一年级发生的一件事,给幼小的东辉留下难忘的记忆。一天下午。姥姥突然来到学校,把他带出教室告诉他,爷爷去世了。当时,孙东辉的脑袋就懵了,初懂人事的他,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,很长时间他的脑子里时常闪现着爷爷的音容笑貌,挥之不去。
【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】
1986年小东辉回到承德老家,年事已高的姥姥、姥爷也一同来到承德与父母居住,家里还有奶奶、父母、小弟,一家7口人住在一套三室一厅的楼房里。就读于翠桥小学的孙东辉学习成绩稳定,但是心里一直感觉缺点什么似 的,由于小学后期才回到父母身边,心里有压抑感,在凤山生活的十年,他已经对奶奶、父母等亲人从心里产生了疏远和陌生感。 在学校学习时,每到周末,姥爷都在门外等待他的回来,对于老人家来说,每周六都是非常漫长的,每次进家小东辉先奔到姥爷身边,抱着他贴贴姥爷的面颊,在心里认为这是自己最亲近的人。时隔多年,孙东辉还很怀念生活在姥爷、姥姥身边的日子。
1992年孙东辉初中毕业,为了早日参加工作,解决家里的生活困难,他报考了承钢技校92届钳工班。在技校学习的日子,他如鱼得水,庆幸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。早在小学时,父亲带他去单位参观从德国进口的印刷机,看到工人紧张有序的配墨,排版,眼前的一切都很新奇,让小东辉欣喜不已。父亲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,作为车间主任,他带领职工自己检修和维护着单位一台德国海德堡彩印机,在工人尊敬的目光中,孙东辉感到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。在母亲的工作单位,五花八门的制鞋设备让小东辉眼花缭乱,大开眼界,从那时起,他幼小的心里对机械设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
在承钢技校学习时,学校施行住宿制。当时,市场经济不景气,许多企业破产,职工大量下岗,母亲和父亲单位效益滑坡,职工收入不稳定,除去家里的日常花销,能给孙东辉的生活费不多。在宿舍他是同学眼里的城里人,却是生活水平消费最低的住宿生,他平时尽量节约每一分钱,除去伙食费,上学三年没有买过水果零食。尽管生活艰苦,精神生活却是充实的,他每天早晨坚持到操场晨练,爬山以增强自己的体魄,课余时间和同学去滦河边钓鱼、捕鸟,技校生活紧张也很快乐。
1993年下半学期开始实习,当时练习錾削,主要训练锤击的准确和力度,同学都在挥锤练习,大家练了一个多小时,每个人都汗流浃背。课间休息时,他和另一个同学去黑板看图解,路过操作台时,一个左撇子同学向后猛的一挥锤,锤子的圆头重重砸在孙东辉的右眉骨上,他觉得咯嘣一声,右边脸疼的麻木没有知觉。老师、同学们立即送他去医院,路上,他看到额头的血不断滴落在地面上。来到医院,孙东辉昏昏沉沉的坐在走廊等待包扎伤口,处理伤口时,医生让他在一个方凳上坐直,清洗伤口后,医生也没有打麻药,只是嘱咐了一句,有点疼。就动手缝合,随着医生缝针的动作,孙东辉疼的差点站起来,医生缝好伤口,告诉他三天后可以拆线。周末因为没有生活费,他只能硬着头皮回家。父母很平静,了解了伤情就过去了,可是姥爷心疼的一个劲的掉眼泪。
发生这次事故后,孙东辉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,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,操作时从不乱摆弄工具,看清楚周围环境才动手,实训中,他除了专心动作训练外,更注重各种切削角度的研究,在技校的扎实学习,为他以后的钳工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半年后现场实习,他被分到技术基础最好的烧结厂维修工段实习。三级安全教育后,他就跟随老师傅学习设备点检、组装备件、检修设备很快把自己融入到班组,检修中他用心工作,不怕脏不怕累,很受老师傅好评。检修空闲,他就在操作间练习基本功,在老师傅的指导下进步很快。正当孙东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时候,一个不幸的噩耗传来,他最亲爱的姥爷因病去世了,接到消息,他的心一下子紧缩了,痛苦异常。他知道自己不能实现少年时的诺言了――“姥爷,我长大挣钱给你打酒喝 ”。现在自己能够挣钱了,但是,姥爷却走了,这让孙东辉很难受,也成了心里永远的痛,他躲在没人的地方哭了很久,现在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泪水涟涟,后悔没有及时给姥爷打酒喝,以尽孝道。姥爷去世后他很长时间没有欢笑,除了默默地工作,就是看书学习,学校发的实习费全部用来购买专业书籍,发奋学习,尽快掌握工作技能,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姥爷。
在烧结厂实习的一年,他收获很大,通过现场检修,他掌握了机械原理和传动的关系,明白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操作还有很大差距。在毕业考试时,由于他基本功扎实,理论成绩名列前茅,很轻松的拿到中级工鉴定证书。
【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】
1995年10月1日孙东辉分到烧结厂,成为烧结厂维修工段的一名钳工, 烧结机区域设备大型化,检修设备多、维护面很大,职工每天都要装配备品备件,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不能错过, 他每天早早来到备件现场,细心的把设备外壳清理干净,带班师傅来到现场可以很快作业。检修时,孙东辉仔细观察老师傅如何调整机械设备,及时把检修数据记录在本子上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对设备的理解有了由浅入深的感觉,检修记录的习惯他一直坚持到现在。平时,只要有时间,他每天坚持苦练基本功,从不虚度光阴,操作间就是他的活动区,午休都是在操作台上度过的。在烧结厂,他高兴地见到了技校指导老师姚德宝,姚老师是维修工段的高级技师,经常到各班组指导技术攻关和设备检修,看到孙东辉一直坚持练习基本功,认为是棵好苗子,就对他说,“你做我的徒弟吧”。在组长的支持下,每天下班前孙东辉都到师傅的办公室练习一两个小时的基本功,师傅的训练简单而且枯燥,传统的训练方式让他饱尝艰辛,师傅要求他一切从头开始,左右手熟练打手锤,暂削工件,錾削时锤子练不好,经常打在手上,手背挨上重重的一铁锤,立刻就会肿起大包,疼的他直冒冷汗,他不敢吭声继续练,不然除了师傅训斥,可能还要挨巴掌。训练不用力,就更不行了,轻则挨罚,有时大巴掌直接就过来了。一次,孙东辉的父亲听他述说后,笑着说,要么你自己直接用锤子砸在手上,要么就烦劳你师傅出手相助了,哈哈……尽管是戏言,当时师傅的训练真的很严厉。俗话说,严师出高徒,师傅对他要求严格,每天都会想出各种花样的挫件让他去练习锉削,有时候费了好大力气才挫出自己满意的加工面,本以为师傅会高兴,师傅几锉刀就给划出几条沟,然后说,“什么呀,这就练好了”?孙东辉忍着泪,端起手里的大板锉,继续锉削着眼前的工件,师傅训练追求每一个细节技术的合理运用,要求极严甚至苛刻,从小受爷爷和姥爷影响颇深的孙东辉,明白师傅教授徒弟的苦心,没有因为师傅的严厉而产生怨言,他每天照旧默默的练习,心里想着去世的爷爷、姥爷和姥姥,想着为他们争光。孙东辉的身体瘦弱,有时候工作很累,训练不久就满头大汗,师傅怕他练坏身子,又想出了一个方法,让他贴墙站着,不能靠墙,也不能晃动,尽管不是重体力训练,可是这种近似于站军姿的做法让孙东辉腰酸腿疼,他一直咬牙坚持,以增强自己的体能。师傅重视理论知识,拿出很多书籍让他回家学习,平时经常考问他学习情况,督促他多学习文化知识。孙东辉休班经常去书店,看到有学习内容的书籍立即买回家,从来没有吝啬过金钱,多学科的涉猎,填充了他聪慧的大脑,每日的勤学苦练,为他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根基。
除了日常训练,师傅平时要求他:做人心要正,不能有歪念头损人利己,要耐得住寂寞,也要学会忍,不能蛮干,练好技术也要练出好身板,动作要协调,要顾及左右手,不能把身体练坏了,不能翘尾巴。师傅还告诫他,你身体瘦弱,不是苦练就可以把体格变好的,必须掌握高端技术,别人不会的技术,依靠你独到的思维方式才能成为具有组织力的优秀钳工,工作中要虚心,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。师傅不但教会他技术,还向他指出人生的方向。孙东辉的心里形成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――学好技术,服务于本单位。
在师傅的严格训练下,第一年练习錾削,他几乎天天肿着两手干活,经常被锤头打击的虎口周围,食指根部骨头关节变平了,几乎摸不出轮廓,两手虎口、手掌都结了茧,攥紧拳头两手就丝丝作痛。练习锉削时,由于长时间紧握锉刀,拇指指肚和手心都磨出老茧,摸东西已经没有手感。常言说的好,“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在师傅的严格督导下,孙东辉羽翼渐丰,生活的舞台给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。
1998年5月底,孙东辉参加公司第二届“万、千、百、十”技术比武,买到教材距离比赛还有20天时间。他天天早上4:30分准时起床背书,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学习,利用双休日练习实际操作,每天都要练到天黑。师傅在一旁给他指导操作程序,并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。第一次上赛场他心里抑制不住的兴奋,由于有良好的操作程序,他顺利完成比赛,并取得了第三名,师傅一句:“还行”,让孙东辉心里乐开花,能够得到师傅的夸奖不容易。现在孙东辉还记忆清晰,当年他出徒时,师傅也到了退休的年纪,他把所有工具都传给了孙东辉,孙东辉如获至宝,分类收藏。师傅嘱咐他:“咱剑不如人,就靠剑法胜人,”干活多用脑子,多用头脑才能发挥你的优势,我看中的就是你的思维方式,我相信你。孙东辉一直牢记师傅的教诲,冷静的思考、不骄不躁一直是他的座右铭。经过两年的努力,在2001年公司第五届“万、千、百、十”技术比武,他力挫群雄,终于取得第一名,获得“承钢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【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在上头】
2001年孙东辉带班了,他如同含苞待放的荷花崭露头角,经过时光的磨练,他脱颖而出,在当时人才济济的烧结厂维修工段,他是最年轻的带班长。他所在班组主要负责减速机、水泵的维护及检修。每次检修齿轮箱都要更换轴承,更换的原因主要是轴承间隙过大,减速机产生噪声和振动。如果对传统的检修方法进行改进,轴承的使用周期就会延长,还可以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。孙东辉将圆锥滚子轴承的调整方法,作为研究的突破口,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去书店查阅资料,并把数据汇总:圆锥滚子轴承外圈锥孔的斜度是13o~15o(其中15°的应用最多);滚动轴承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相衔接,只要调整轴向间隙,径向间隙同时改变,中碳钢金属线膨胀系数是80℃时每米膨胀1毫米。有了这些理论依据,他根据测量的减速机轴尺寸,进行轴承调整量尺寸的计算,为了验证自己的计算法,他把百分表装在齿轮轴的轴向测量面上,来回轴向撬动齿轮轴,得到的数值基本和计算法相同。
他向组长贾利峰汇报了自己的调整方法,组长亲自来和他到现场演练,认为可行和他在多台减速机上试验。孙东辉在试验的减速机外壳上写好速比、装配日期和预留间隙参数。通过三个多月的使用,减速机温度正常、没有明显震动和噪声,试验非常成功。这种计算调整法易操作,准确度高,便于在现场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操作。他用这套调整法,先后组装了200多台减速机,每台装配完毕都在外壳上写下装配日期,没有一台出现问题,这套调整法在工段推广后,得到领导的好评。
2008年孙东辉调到二炼钢作业区, 作为运转组组长,他主要负责炼钢的风、水、汽及动力管网和除尘设备的维护,当时班组负责维护的风机很多,很多离心式鼓风机都是采用滑动轴承,维修技术水平要求高,滑动轴承的刮削技术,直接关系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,为了提高技术,他把眼光瞄向国外设备,根据德国进口设备中滑动轴承刮削面的测量参数,他仔细钻研刮削技术,改进D4000-18型煤气鼓风机滑动轴承的刮削参数。通过运用新的刮削技术,该风机连续运行一年后检查滑动轴承磨损量小于0.02mm,几乎达到无磨损状态,刮削时间缩短了40%,改进效果显著。接下来的几年,他精心维护,每台风机的年检修时间都在24小时以下,设备使用率得到极大提升。
炼钢设备安装通常是以转炉为基准,逐层安装,三台转炉各自有单独的安装基准,每层平台的管网,阀门螺栓等根据设计独立采购,备件通用性很少。为了提高检修效率,孙东辉带领小组人员按照图纸设计的管网、阀门、螺栓,根据每个坐标平台的备件,按照通用的原则,把螺栓长度,阀门型号进行优化统一,经过设备科仔细论证后对备件进行统一存放和保存, 阀门改造后,既保证设备正常使用,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。经过半年多的优化整改,150吨三台转炉设备备件达到完全通用,从零米平台到顶层53米平台只要准备三种常用法兰连接螺栓即可以满足生产需要, 通用化改造细化了备品备件存放,检修效率明显提高,也减少了备件费用。
2011年120吨转炉系统准备试运转,他们班组负责静电除尘器系统的维护工作。设备安装后期孙东辉开始介入,他趁着电除尘设备安装调试的最后阶段,每天进入电除尘里面学习内部结构。凭借多年的机械维修经验,他感觉西门子公司设计的这套除尘设备,设计结构复杂,装配技术严谨,装配精度高,但是维护上比较费时、费力。考虑到这些,孙东辉格外注重提前熟悉每一台静电除尘器的内部结构,找出维修难点,准备专用工具和检修方法以及预防措施,特别对高温、粉尘环境下工作的电除尘内部,扇形刮灰机轴承座的螺栓防松和轴承组的润滑,以及更换轴承等难点制定了应对措施。
设备运行后连续出现泄爆问题,生产没法进行。当时,承钢的转炉冶炼半钢,烟气成分含氧变化在国内没有相同经验可以借鉴,消除烟气含氧量,减少除尘器内部产生火花率,是解决泄爆的关键。王宝华厂长组织技术攻关组,孙东辉作为维护班组负责人参加技术攻关,他带领班组人员修磨电除尘内部所有锐边、毛刺,改造了阴极振打结构,降低产生电火花的因素,机械方面保证设备的可靠性。通过攻关组的共同努力,技术攻关提前一个月完成。伴随着生产的进行,输灰系统开始出现问题,恶劣的工作环境让刮灰机地脚螺栓时常松动,孙东辉提前准备奏效了,他在连接螺栓安装自制的防松装置效果非常好,提前测量的电除尘内部设备空间和尺寸,结合图纸制作的专用工具也派上用场。
孙东辉和小组人员通过培训,职工们可以在电除尘忍受着50℃以上的高温,依靠头灯照明,在粉尘飞扬的狭小空间熟练地检修作业。正因为有前期技术准备做保证,为以后设备大修更换扇形刮灰机减速机、输灰链滑板等重要检修任务,都做到检修任务和方案制定无缝连接,每次大修任务都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。通过长期技术积累,小组职工时刻注意掌控设备动态,为静电除尘设备得以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。
【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出自苦寒来】
2012年5月25日,孙东辉来到石家庄机械技工学校报道,参加集团公司技术培训和选拔工作。临走时苏部长嘱咐了他一句话:到集团培训尽量展示咱们承钢钳工的风采,好好练,选拔不上就回来,你是集团第七名,咱们没有技术优势。这些话让他的心里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到了石家庄机械技工学校,集团工会杨处长安排集训内容:参训期间和学生同吃同住,石家庄天气太热,每个人发给一床毛巾被,选手基础培训三天,两天比赛一次,一共7轮比赛,累计成绩进行淘汰,前三名代表河北钢铁集团参加“2012年河北钢铁矿业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比赛”。既可以参加集训学习,又有机会参加省级大赛,孙东辉心里兴奋不已,可是冷静下来他感到压力很大,作为承钢选手,自己实力最弱,大会介绍邯、唐、宣、承,这样的称谓令他心中不快,他决心改变这种称呼,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,进入前三名。
集团魏老师负责培训,每天上午实际操作、下午训练、晚上理论培训,时间安排的满满的,考虑选手晚上要学习,老师给每人发一盏台灯进行自习。6月的石家庄气温很高,孙东辉带来两身工作服,一身蓝色用来训练,橘红色的准备比赛时穿,训练一天衣服都是汗渍,晚上21:00以后可以洗澡,他顺手把衣服洗了,晾在宿舍屋里的绳子上。可是早上起来看到工作服已经干了,石家庄不愧是全国三大火炉之一,他天天晚上洗衣服,早上穿好去训练。这次比赛题目是2012年全国技能大赛的考试题,达到国际比赛水平,内容是加工一套滑块机构的全部零件并组装。比赛时间为6小时,劳动强度非常大,面对高强度的比赛,他有些担心,因为自己十年前负伤的膝盖,伤情几次发作,始终没有完全治愈,今天高强度的比赛,他唯一担心的就是伤病的困扰,可是不服输的性格很快占了上风,自己要用实力改变集团那个习惯性说法…… 。
孙东辉每天早上4:30起床看书,晚上12:30睡觉,他心里非常清楚,理论考试是最直接的拿分手段,自己必须竭尽全力,对于实际操作,就看临场发挥了。考试前的训练强度很高,受伤的左腿开始隐隐作痛,他每天悄悄躲在厕所用绷带把关节缠起来,带上运动护膝,整个过程不能让队友知道……头两轮比赛结束,邯钢两名选手优势明显,排在前两名,好在他基本功不错,暂时名列第三。第三轮比赛成绩一出来孙东辉吃了一惊,在钻孔时,精度0.01毫米的钻孔和铰孔一共8分,前两轮大家一分未得,这一轮来自宣钢的刘大庆竟然得到6分,一下超过孙东辉8分,他的压力骤然增大。集训队长刘大庆是来自宣钢的队员,他在赛后讲评时,详细介绍了他每一个操作步骤和得分办法,大家都认真倾听记录着。吃饭的路上刘大庆安慰孙东辉,“慢慢来,别急,学好技术回到承钢给职工培训,起码你是经过专业训练的。”听着他诚恳的话语,孙东辉眼前豁然一亮,学习队友得分技术优势,不就是眼前最实际的做法吗?他终于找到了急需解决的学习方向。
培训进行一周,孙东辉的锉刀磨钝了,已经不适应高强度比赛。他问魏老师去哪可以买到工具,魏老师详细给他介绍了比赛工具要点,并从学校帮他选购了工具。工具一到手孙东辉立即着手准备,他打定主意,不管自己花多少钱都必须死拼到底。可能是工具顺手,又学会刘队长介绍的技术,第四轮他追平了刘大庆,大庆拍着孙东辉的肩膀说,“你小子学的挺快呀,我得努力了”,刘队长说完爽朗的笑了。孙东辉脑子里又有了新思路,宿舍熄灯后,借助台灯开始反复绘制零件加工图纸,分析队友的技术特点,发现他和其他队友的得分点完全不同,孙东辉想到,这次我只是学了人家的一个长处,我完全可以不断学习其他队友的优点,取长补短,同时继续保持自己的特点,精密量具的使用是自己的强项,现在还没有发挥出来,他决定继续用同样量具集训,到关键时刻才使用正弦规、量块和杠杆百分表――他想隐藏自己的实力。
第四轮比赛邯钢选手技术也到了瓶颈,他们的成绩已经不再上升,孙东辉本轮成绩已经和他们持平了,看到自己的进步,他开始转变战术,采用更高强度的操作来提高速度,因为现在的成绩大家没有在规定时间下完成的,得分算小分。五轮比赛过后,他的成绩稳定在第三名。决战的时刻到了,第六轮比赛开始,赛前孙东辉做了充分的准备,他提前两轮进行高强度训练,目前身体状况很好,他把左膝盖用止痛膏药贴好,喷上云南白药气雾剂,缠好绷带控制腿的活动角度。比赛开始后,他发挥出色,一路领先,终于夺得本轮第一名。最后的第七轮比赛,孙东辉稳定在前三名,代表河北钢铁集团参加河北省钳工大赛。
赛前,孙东辉留在石家庄休息一天,他抓紧时间向魏老师要了一套考件――他要发挥自己的强项,比赛中使用精密量具进行最后的拼搏,魏老师没有回家休息,一直陪着他,现场指点他的每一个步骤,鼓励他稳住心态有取舍的进行操作。晚上回到宿舍,孙东辉抓紧时间看书复习,凌晨3:30刘大庆突然说话,“你还没睡吧?起来,我教你钻孔”,孙东辉立刻爬起来,俩人蹲在地上,在台灯的照射下,刘大庆把所有钻孔要点都教给了孙东辉。孙东辉很感动,刘大庆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授给他,对他的比赛起到关键作用。也让孙东辉心里永远记住了这位值得尊重的大哥;刘大庆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宣钢高级钳工技师。
2012年6月20日“2012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比赛”,在邯郸纺织机械厂举行。
上午比赛时,孙东辉抽签抓了个吉祥号码18号工位,比赛开始,他采用精密量具――量块配合正弦规进行角度测量加工,速度很快,加工精度也高,他的情绪也很好,可是比赛后半段出现了意外,攻丝结束后退刀时,稍一用力丝锥就折断了,孙东辉的心情顿时焦躁起来 ,他脑子一热,拿起考试件摔在地上,监考老师当即对他进行了警告,孙东辉发热的脑子也冷静下来,监考老师帮他找来工具取出折断的丝锥,孙东辉虽然用了二十多分钟才取出折断的丝锥,但是他使用精密量具比较娴熟,节省了大量时间,提前五分钟完成比赛,第一个交卷走出考场。 第二天公布比赛成绩,孙东辉取得第六名,河北钢铁集团代表队取得河北省团体第一名,打破国内钢铁行业从来没有在省级比赛取得前六名的魔咒。赛后 他一直疑惑丝锥折断的事,刘大哥他俩把折断的丝锥仔细研究,发现新买的丝锥比他们过去用的丝锥短了5毫米,攻丝时发生根切,进而折断丝锥。比赛回来后,孙东辉在网上邮购了一套进口的丝锥,引以为戒,告诫自己比赛的任何不理智行为,都会影响比赛的正常发挥。
2014年7月公司培训中心郭光科长找到孙东辉,希望他为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开幕式选送绝技绝活进行表演。孙东辉经过考虑后,认为把A4纸放在气球上用台钻进行钻孔,这个项目可以试一试。他搜集了多种钻头的刃磨资料,试验了十几天一直找不着门道,郭科长鼓励他,这是层窗户纸,不是随便可以捅破的,再坚持一下,就会找到办法的。他的话让孙东辉想起以前看过一篇日本刀的介绍,其中有一句话,验证刀的锋利程度,一般看一次划破羊羔皮的层数,启发了孙东辉。他立即将切削刃的外刃磨成圆弧,经过试验对比效果良好,经过两天练习,基本可以连续钻出几个漂亮的孔,在郭科长的建议和指导下,经过半个月的演练,台钻钻孔表演达到预想目标。在邢台国家培训基地,晚上21:45分,孙东辉上场表演节目,在露天会场,台下云集着全国各地的比赛选手和观众4000余人,孙东辉在光线不足,刮着3级风的不利条件下,表演把A4纸放在气球上用台钻钻孔的绝技绝活,他在规定图形上利用3分08秒54的时间,在气球上钻孔6个,表演获得巨大成功。演出结束后,魏立仲老师第一个冲上舞台,向他表示祝贺,感谢他为集团争了光,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。表演结束以后,他多次为市领导、河北工人报记者进行表演。回到家里,全家看着他表演的录像,欢快的如同过年一样。
2015年6月份第六届“河北钢铁杯”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在承钢举行。公司安排孙东辉以教练兼队员的身份做好实际操作训练,他利用电子软件进行图纸研究,制作一套严密的加工数据链,依照数据链对测量位置进行精确定位,分析图形,确定加工基准,依靠正弦规等高精度量具,直接用高度游标卡尺划出加工线,利用精密平口钳保证工件平移的定位要求,采用正弦规、配合量块确定角度,杠杆百分表进行测量等国际比赛的主流测量方式,注意控制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,加强枯燥性训练,提高环境适应性训,钻头通用化,锉刀专用化,打造专用工具,对这次本土作战,孙东辉和他的战友做好了充分准备。可是,比赛前一个半小时,形势发生了变化,按照集团规定,孙东辉获得过“河北省技术能手”称号,被取消参赛资格,只能作为教练出现在赛场。孙东辉立即把刘玉新找来顶替自己的空缺,并召集选手做最后的赛前部署,他要求队员“背水一战”,奋力一搏,放弃保守思想,比赛中所有测量基准都采用量块校准,加工过程全部使用杠杆百分表测量和量块比照,有了这两条,就明确了加工余量,提高了加工速度,保证按时完成比赛。其次,他要求队员比赛中公用设备使用时不要和兄弟单位发生冲突,以展现承钢职工的风度。孙东辉心里盘算,队员使用最精确、最高效的加工方法,尽管失误就意味着没有成绩,但是没有失误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,为了承钢钳工团队的荣誉,他决定放手一搏。比赛结果成绩喜人,刘富志、于松、刘玉新分别取得 第一名,第三名和第九名,获得承钢集团最好成绩。孙东辉做培训汇报时把“背水一战”的思路形容为拳击比赛,我们的拳重,只要打到一拳就可能KO对手。中心领导笑着说:你不是打中一拳,分明是你打到两拳!
这次培训孙东辉感触很深,他说;承钢的钳工既要长期保持操作训练,又要创造一个群体钻研技术的氛围,任重道远,他的思路是严格按照钳工国际化发展的方向,积极学习先进技术,刻苦训练,创新发展,提升钳工操作水平。真正做到“练为战,不为看”的训练目的,为生产保驾护航,现在承钢的钳工队伍,发展前景不容乐观,参赛选手年龄偏大,后继乏人,漫长而艰苦的训练,高强度的体力劳动,涵盖面极广的知识范围,较低的工资待遇和繁重的检修,使得大多数年轻人对钳工专业产生畏难情绪,造成大家学习技术的热情不高。作为一名钳工,孙东辉坦言,他不后悔选择钳工专业,他要用自己的行动,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,让万能工种的钳工,机械的核心工种发扬光大,为承钢培养转型时期所需要的具有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。
文章版权声明
1 原创文章作者:汇维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 https://www.52hwl.com/13391.html
2 温馨提示:软件侵权请联系469472785#qq.com(三天内删除相关链接)资源失效请留言反馈
3 下载提示:如遇蓝奏云无法访问,请修改lanzous(把s修改成x)
4 免责声明:本站为个人博客,所有软件信息均来自网络 修改版软件,加群广告提示为修改者自留,非本站信息,注意鉴别